为培养学生在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网联汽车、飞行汽车、特种工程车辆等领域的创新、设计和实践能力,拟定于2025年5月举办“关于举办第三届概念车设计比赛暨2025年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队校内选拔”。现将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组织机构
主办单位: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
承办单位: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
南京工业大学方程式赛车队
二、竞赛内容
本次比赛以探索新概念车辆创新设计和应用实践为主题,参赛作品应包括作品背景、创新点、结构性能等设计参数、作品模型及预期应用前景等,争取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、潜在市场价值,主要考察作品的原理与结构、设计先进性、创新性、可行性等。优秀团队或个人将推荐吸纳进入2025年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队。
竞赛分为两个赛道:
1.整车创意设计赛道
以整车为研究对象,能够提出满足多种行驶性能和场景要求的概念创意设计方案;包括但不限于:乘用车辆、电动自行车、飞行汽车、工程车辆、军事车辆、轨道车辆、方程式赛车等。
2.关键零部件设计赛道
提出新颖的关键零部件设计,比如新能源动力系统,智能驾驶系统、智能底盘结构,智能仪表,智能座椅,柔性电子,高性能环保车身材料,热管理技术等。
三、参赛对象
南京工业大学在读本科生。
四、参赛要求
1.参赛团队
鼓励跨专业以团队形式参赛,每个团队的成员不超过3人。
2.参赛作品
作品要求体现在前瞻设计、大胆创新、富有创意的基础上,尊重科学规律,符合科学原理。形式不限,鼓励多样化表现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论述、图形描述、动画示意、模拟仿真等。具体可包括以下方面:
1)概念创意类
参赛队员在比赛规定的主题范围之内,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系统概念创意类作品。概念创意类作品应包括作品背景、作品关键技术的解决和创新、预期应用前景,创意实现可能性等。
2)实物开发类
参赛队员在比赛规定的主题范围之内,形成具有一定科技含量、潜在市场价值的技术成果。实物开发类作品应包括作品背景、作品关键技术的解决与创新、作品实物或模型和预期应用前景等。
3)设计仿真类
参赛队员在比赛规定的主题范围之内,提出具有实用性的系统设计方案,并对该方案进行软件设计或仿真设计,形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,较强可行性的技术方案。设计仿真类作品应包括作品背景、作品关键技术的解决和创新、作品软件包模型及仿真结果、预期应用前景等。
3.参赛要求:
1)参赛者在申请参加比赛时提供的个人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;在参赛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大赛的各项规章制度。
2)参赛作品应符合赛事主题和大赛内容要求,作品内容应是参赛者独立设计、开发完成的原创性作品,无知识产权争议。
3)参赛需提交的相关资料包括作品说明书、其他支撑材料(设计说明或文本材料、视频、动画、PPT,APP等),应保证信息真实,资料完整,所有资料赛后概不退还。
五、赛程安排
1.报名及提交作品
1)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4月20日24:00,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5月10日24:00;
2)参赛团队负责人填写附件表格《参赛报名表》;
3)报名提交材料包括作品申报书(附件)、作品说明书(包括项目设计说明、主要设计图纸、研究成果或仿真结果等,格式要求见附件),其他附件(介绍展示作品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等材料,压缩成一个文件,建议不超过100M);
4)参赛团队负责人将参赛报名表、参赛作品材料打包成压缩文件发送至邮箱kzy@njtech.edu.cn,邮件命名:赛道序号-作品名称-负责人,例如:1-面向应急救援的氢动力无人飞行汽车-张三。
2.作品初审
作品初审时间初定于2025年5月15日~2025年5月20日,组织专家在网上对参赛作品分赛道进行初审,确定进入决赛阶段的项目团队,并将结果公布。
3.作品决赛
决赛时间初定2025年5月中下旬,组织决赛路演,每组20分钟,通过参赛项目汇报、作品演示、专家问答等形式,评审出各个奖项。
六、奖项设置
本次比赛拟设立特等奖1名、一等奖3名、二等奖及优胜奖若干,主办单位将颁发相应奖品证书,并选择加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伍。
具体方案由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负责解释。
七、联系方式
康正阳(教师):电话:131-5159-6523
刘锐(教师):电话:158-5068-6757
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
2025年3月18日
评 分 标 准
指标 | 指标内容 | 分值 | 评分 |
创新性 | 设计是否具有独特的风格,创新点是否对应设计背景的生活形态,是否具有鲜明的未来、科技特点 | 30 |
|
科学性 | 设计是否符合科学原理,并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| 30 |
|
完善性 | 设计是否为完善的设计方案 | 20 |
|
美观性 | 设计是否符合普遍的审美标准 | 10 |
|
环保性 | 设计是否可以降低产品能耗,对环境保护有无积极作用 | 10 |
|
总分 | 100 |